8月27日,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以《以史為鑒 開創未來——一部珍貴的相機》為題,在中國攝協講授專題黨課。正是這次黨課,揭開了中國攝協的重要革命文物——一部令毛主席淚流滿面的相機塵封60多年的動人故 ...
談文藝創作是否應該敬重華夏文明高寶昌作為沒法再業余的業余攝影愛好者,也是為攝影期刊寫了20年專欄理論文章的筆者,曾經說過,在參加角逐的作者分布廣泛且數量眾多,投稿作品總數及類型也足夠多的前提下,攝影展覽 ...
《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14:28 汶川大地震 作品1號 昨天是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比想象要平靜就過去了。央視新聞頻道在地震發生十周年那一刻,沒有災區現場紀念活動的直播;連日來媒體更多的是對當年救災報道 ...
閱盡胡楊,不讀他樹讀《王漢冰胡楊攝影作品》有感 有一幅壯景,有一種古老的樹,凝練了天地玄黃,穿越了宇宙洪荒,固執的堅守在西關,對抗著洪沙荒漠,忍受著寂寞.漫漫的生長,孤傲的屹立,精辟地詮釋著生存的涵義。 ...
日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文化類節目的視頻中,談到民國文化人物之一袁克文的時候配用了一張照片(見圖),而這張照片上的人物在其它的搜索中顯示的是瞿秋白!不知道這個多少與歷史、文化、收藏有關的節目,是否對所用圖 ...
在過去十多年來,博彩及旅游業成為澳門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其擁有中西文化交流城市的美稱,也成為文化旅游的推廣名片。 原是民風樸素、寧靜、悠閑的地方隨之產生了明顯的變化。記憶中,課后溜跶的大街小巷;經常光 ...
據說,攝影術傳入中國最早是在澳門。雖然這種說法無從考證,但足見澳門接觸攝影之早。我在1980年代初上高中時,就看到過港澳地區攝影家在各種國際攝影展中的作品,畫面中那種光影形成的效果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 ...
前言 一直以來,在我的印象中,港澳地區的攝影師多以沙龍攝影為主要拍攝方向,謝炳潤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但今天他展示的作品足夠證明謝炳潤先生在攝影藝術上的變術,他以新紀實攝影的表達方式,傳達他深層次的思考 ...
謝炳潤《重構》從回望去檢視澳門勞加!稇浻洝芬詧D文尋遺忘故事賭權開放后,澳門經濟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古舊的建筑及事物消失的速度同樣驚人,這當是在澳門生活的人每天都能感受得到的事。也就是在這種社 ...
影像重溫重構生活記憶——訪澳門攝影家謝炳潤 由澳門基金會主辦之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 「重構─謝炳潤攝影展」現于教科文中心展覽廳及多功能廳展出,展出攝影家謝炳潤黑白及彩色照片共69幅,同場并首發《重構─謝炳潤 ...
高調——池海波 花卉攝影,著眼于“花”。當我們面對植物的“葉”的時候,感覺有些單調,或許是因為大家對這些植物早已司空見慣。但運用攝影的單一形式去表現這些植物,可能不能體現美。今天我用多角度高調手法去理 ...
觀看的方式仍然是整個攝影作品創作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什么時候看?是投影?還是屏幕?是在畫冊中,還是在展覽上?在什么材料上看?在什么環境下看?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作者創作中應該認真思考 ...
關于張輝攝影就像文字難以形容音樂帶來的感受一樣,原本具象的現實景象不能反映我在水畔堤邊遇到桃花的感覺,現在這種表現形式也只是詮釋之一,而未必能引起共鳴,實在抱歉,這可能是我自身表達水平有限或是與其他觀 ...